精 彩 頁:
過來,我們接到這樣的電話時,就像接到她的女同學打給她的電話一樣,很自然地喊她來接電話,然后我們回避開,讓她能方便地通話。有一次我還在她的書桌下撿到一張紙,可能是她上課時和另外一個女孩子的筆談,兩人熱烈地討論著班里的幾個男生,能看出她們對一些男生是有朦朧的好感的。我笑笑,把這張紙收藏起來,準備將來圓圓長大了還給她。 每個父母都是從青春期走過來的,回憶一下我們的少男少女時代,就該知道中學生這種情愫的萌發是多么正常。所以在孩子情感發育時,我們為什么不給予*多的理解? 偶爾圓圓接到某個男同學的電話,會聊很長時間,放下電話時她會有些不自在。我就選個合適時間和場合,假裝無意中把話題引到這上面,對圓圓說:“男孩女孩進入青春期后對異性產生好感,有和異性接觸的愿望,這是正常的,也是**美好的;如果沒有,倒可能不正常?!?我這樣說的目的是消除她心中的不安,讓她知道原來自己對異性有好感,或別人對自己有好感,都是健康正常的。 不安和自責,是每個孩子在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時都會有的,發展得嚴重了甚至是一種負罪感。這種感覺不僅不會使少男少女對異性的興趣降低,反而會刺激興趣增長。孩子在家長和學校的壓力下,覺得喜歡異性是不潔的,不道德的,他們就會表面上任性行事,不聽家長的話,內心卻彷徨迷失,自我鄙視。只有孩子自尊自愛,在青春期和異**往時覺得坦然、正常,才能產生自信和理性,才能做得端莊自在,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。 我認識一位家長,她的女兒讀初中二年級,長得很秀氣,學習一直不錯,她特別怕女兒早戀,影響學業,孩子一上初中就對其進行嚴密的監視。家里只要有男生打來電話,她就一定要過問。孩子放學回家稍晚,她就問個不停,還要給老師打電話核實孩子說的是不是事實。她女兒因此和她的關系弄得很僵。 這位家長為了控制孩子的行蹤,也為了孩子的安全,給孩子買了個手機,結果她有一次偷偷查女兒手機,發現她和幾個男生稱兄道弟的,大怒,沒收了手機。女兒卻有辦法,第二天把同學的一部手機借回來用。她再把借的手機沒收,孩子就放學后用一個陌生的手機給她發個短信說自己很生氣,晚上不回家了,然后那個手機就一直關機。她找不著孩子,一晚上急得要死。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女兒學校,在大門口等到背著書包來上學的女兒,卻沒問出孩子一晚上去哪里了。這位媽媽一怒之下找到班主任,把女兒一夜未回家的事對班主任說了。班主任又跑去對教導主任講了,教導主任馬上召開年級班主任會議,宣布本校一名初二女生在外面過夜,要求各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。P25-27